楊荊生[1]
肆、榜樣與永恆傳承的教育(家長篇)
如果每個人都是一棵生命樹,品格就是根,品格教育教導的「道德、倫理和價值觀」,雖然是抽象卻是根基。根強才能枝繁葉茂,造福他人。但是品格是漫長且艱鉅的,最重要的教育工程,不能心急、要堅持,要放下政治操作與意識形態,秉持耐力、毅力持續推動下去,才能培養出具有素養的國民!而家庭則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,家長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老師。
一、家庭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
身處科技掛帥的世代,標準化的教育實難因應多變、快速成長的未來。從兒童過渡為成人,從自然人成為文明人,所要經歷的學習成長煎熬,如何在每個成長階段,培養面對世界的勇氣與心境,才能將對未來不可知的憂慮,轉變為開創未來無限可能的力量,這一切,都必須從品格教育做起。因而,教育觀念的調整最重要,優質教育就是五育均衡、德育優先,以品格優先、以品格力為素質能力核心的教育。
禮義廉恥重回校園有其宣示的意義,家長及社會大眾當然也有責任回應。才能全面的從家庭,學校,社會,從言教,身教,境教,制教,一起來面對現況,一起革新,一起創造更和諧進步的國家。
二、自我期許成為孩子一生的榜樣
猶太母親的教養方式,激發孩子來自內心的動力,而非集中心力營造來自外界的壓力,值得參考。猶太母親雖然對孩子教導嚴格,但這種嚴格僅僅是作為一種大原則,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,而不是具體到要求孩子一定要學舞蹈或美術才藝,未來學數學還是學物理。
當孩子們做錯事時,學習猶太母親們首先表現出諒解,然後以商量的態度,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。他們尤其重視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,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在提問中長大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,長輩就會經常提一些在孩子看來莫名其妙的問題,孩子們則在不斷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。到了上小學時,家長會培養孩子每天問10個以上他不懂的問題。如果別人的回答不能令他滿意,就要自己去找出答案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、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在談到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時也曾經說過:我們的家庭教育是民主的、開明的,父母在教育上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選擇,從不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學習。
更重要的不要忘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,家長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老師的事實,了解品格是紮根於家庭,發展於學校,實踐於社會的長遠擴散式的深遠影響工程,家長也在孩子的學習中,扮演了潛移默化的榜樣,是影響一輩子的最重要的典範。
有句話說:「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台影印機,那麼父母就是原稿,孩子就是複本。」複本的成品如何,取決於原稿的品質。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,對孩子的影響也越大。父母的一言一行、良好的習慣、優秀的品行、閱讀的興趣、堅強的意志等等,都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影響,改變著孩子的人生。一個好習慣形成,只需要21天。一個孩子的蛻變,只需要一個月。當父母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時,父母的教育格局,就決定了孩子將來的高度。因為再好的學校也比不上給力的家庭,再好的老師也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。
想讓孩子好好學習,自己首先要愛上學習。放下手機,拿起書本,熱愛學習,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。想讓孩子好好做人,自己首先要率先做模範。除了知識以外,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都來源於家庭與父母。包括正確的習慣、良好的品行、積極的心態、堅強的意志、安全感和幸福感等等。因而,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,孩子教育的成功,是父母事業上最大的成功。父親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,母親決定了孩子的人性溫度,家庭決定了孩子的品格教養。
三、有智慧的將最好遺產永恆傳承
我們要留什麼遺產傳給子孫呢?有人認為房屋、存款、土地、股票最好。其實,這是兒女紛爭之源,不是最好的遺產。佛光山開山法師星雲大師[2]曾語重心長的說一個故事,話說有一位富翁新居落成,大宴賓客時,他把建屋的瓦木泥工都請上座,讓自己的兒女坐下座。有人覺得奇怪,就問富翁:你的兒孫才是主人,為何不讓他們坐上座,反而讓瓦木泥工坐上座呢?」富翁回答:「因為瓦木泥工都是今日為我建屋的人,兒女子孫則是他日賣我房屋之人也。」他認為華人向來有傳遺產給子孫的觀念,子孫也都希望能獲得祖先留下的遺產庇蔭。善於利用遺產者,遺產能增加家族的榮光;不善於利用遺產者,遺產反而貽害子孫。建議送以下五種遺產給子孫:
- 養成兒女勤勞的習慣;
- 把好的觀念留給子孫;
- 教育兒女學習技能;
- 留個好名聲給子孫;
- 把信仰傳承給子孫。
所以,現代父母要懂得要留道德、留學問、留知識、留技能給子孫,不一定要留錢財給子孫。自古以來,我們的歷代祖先,其實已經為我們留下許多珍貴的遺產,例如:道路的開拓、公園的建設、河川的防患、樹林的栽植,以及各種文學、哲學、科學等道理的傳承,只是我們沒有感覺到這些遺產的可貴,對先人都不知感恩回報,實在可惜。
[1]教育學博士、高級心理諮詢師、職涯諮詢師。曾經擔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、台東師院副教授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、實驗小學校長、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、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、台東縣青溪婦聯會主任委員、台東縣福州同鄉會理事長。現為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理事長、社團法人中華藝術生活發展協會理事長,中華生死學會常務理事,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,Career就業情報職涯學院職涯顧問,財團法人俊逸文教基金會董事,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育顧問。
[2] 20200406摘自http://www.masterhsingyun.org/article/article.jsp?index=84&item=89&bookid=2c907d49496057d001499dcd1f160148&ch=4&se=15&f=1人間萬事11-生命的擁有
一本月刊一份愛 陪伴年輕生命迎向新生
支持散播希望種籽計畫,為下一代的心靈建造,用愛構築美好未來
捐款專線 (02)5582-8188
| 網路立即捐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