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楊荊生老師專欄】能溝通就有機會

2498

楊荊生[1]

親子關係是個體一生中最早接觸的人際關係,是父母與子女在家庭中以情感交流、相互信任和共同的價值取向,所結合成的一股內聚向心力,此種力量的強弱將影響子女的人格發展與生活適應。但是親子關係是一種特殊又普遍的人際關係,經歷錯綜複雜的親子交往歷程,父母的社會文化環境因素,如社經地位、宗教信仰、家庭結構等,一方面影響父母對子女的知覺印象和教養態度;另一方面,也影響子女對父母的知覺印象及子女的動機、態度、行為方式和成就。而親子彼此之間的知覺、印象、態度、動機、行為方式和成就之間又交互影響,彼此回饋。

當今社會急遽變遷,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愈來愈疏遠,即便居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一家人,雖距離如此近,心卻未必如此親密。父母親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條件,拼命賺錢,雖滿足了孩子物質上的慾望,卻無法滿足孩子心靈的空虛。孩子在不自覺中,很容易因為追求新奇刺激事物的好奇心而被誘惑,導致如飆車、吸食藥物、幫派、電玩成癮、…等偏差行為發生。

治本之道的上上策是強化親職,重視家庭教育,從親子關係的和諧著手。父母對子女要有適切的教養態度,親子間要有充足的情感交流,以及親子間的良好溝通,即關愛、情感、溝通三個向度都要兼顧。其中的保持親子之間有良好溝通狀態是關鍵,因為能溝通才有機會說明,能溝通就能增加親子的互動。隨時從親子之間的互動狀況,立馬查覺到親子關係的變化,以便及時傳遞情感,表達關愛、愛護或溝通彼此的價值觀。

時間成本在教養子女成長過程中,與金錢一樣重要。因而多花點時間陪孩子成長,多和孩子溝通,不但可以增進親子間的關係,還可以預防孩子偏差行為的發生,是最划得來、最值得的投資。

1教育學博士、高級心理諮詢師、職涯諮詢師。曾經擔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、台東師院副教授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、實驗小學校長、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、台東縣福州同鄉會理事長、台東縣青溪婦聯會主任委員、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。現為Career就業情報職涯學院職涯顧問、財團法人俊逸文教基金會董事、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理事長、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。

 

一本月刊一份愛 陪伴年輕生命迎向新生

支持散播希望種籽計畫,為下一代的心靈建造,用愛構築美好未來

捐款專線 (02)5582-8188

| 網路立即捐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