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楊荊生老師專欄】壓力 生活 藝術

1879

楊荊生[1]

現代人的生活中都存在著、來自四面八方的各式各樣壓力,會讓人生病,對身心靈的傷害遠超過我們想像。許多人常有的頭痛、胸悶、拉肚子、失眠,甚至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,腸躁症,精神疾病,免疫功能失調,糖尿病等都與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有關。

壓力生理學在西方已經發展了一甲子,已被國內外衛生組織視為現代人身心疾病的重要根源之一。但只要是人,擺脫不了壓力;壓力亦非全然一無是處,因為完全沒有壓力的日子,會讓人懶散;只是過大的壓力又會讓人身心崩潰。因此,處在現代社會,學會與壓力共處,維持不擊垮身心的適當壓力平衡,絕對是現代人必修的功課。

愛美是人的天性,美的創造就是廣義的藝術。若能以美為基礎,健康、平衡的追求全人成長,就是美好又圓滿無憾的人生,這種生活方式就是生活藝術化。生活藝術化能讓個體(無論他是否以藝術為職業)都能依自己適意的方式去發展生涯,享受生活。生活藝術化能豐富、美化個體的生活;也能記錄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對美的認知思潮;更能溝通人類的思維和情感;還能滋潤生命的品質和價值,有自我療癒的功能,協助個體採用美學來詮釋生命的意義與生命價值(或稱為生命美學),肯定身心靈整全生命的人性與無限美好的人生。

生活藝術化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,就是以生活為重心,藝術為觸媒,人文為內涵,以美化人生、情感朝正向循環的整全生命發展為導向,透過生命美感,去體驗生活方式。當自我覺察與真正明白自己「為何而活」時,將更有勇氣去面對所有的順逆。任何人不管現況如何,只要願意改變,都可以自我實現,可以活得健康,精彩,更活得「有意義」,活出自己生命的獨特價值。

「人生」在世的長度無論有多長,仍然有盡頭。在生命氣息、意識尚存時,其使命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希望是甚麼?盼望在哪裡?有願景(vision),生命就有目標,就會活出生命的意義。「珍愛自己」的人就是能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,時時刻刻不忘初心的保持生命的成長,只要事情做得愈多、利他的貢獻愈多,就愈能多替自己創造更多價值。當年紀更大或臨終時,就愈有豐富的回憶內容,愈容易感到人生無憾且滿足。

準此,每個人都處在無所不在的壓力中,允許生活兼顧理性與感性,多以美感讓生活藝術化,透過各種生活藝術的創作活動,都能在不知不覺實踐中,對壓力做出各種的調適,把自己的各種不同程度之壓力宣洩出來,是預防勝於治療的全人養生之學。

[1]教育學博士、高級心理諮詢師、職涯諮詢師。曾經擔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、台東師院副教授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、實驗小學校長、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、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、台東縣青溪婦聯會主任委員、台東縣福州同鄉會理事長。現為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理事長、社團法人中華藝術生活發展協會理事長,中華生死學會常務理事,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,Career就業情報職涯學院職涯顧問,財團法人俊逸文教基金會董事,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育顧問。

 

 

 

一本月刊一份愛 陪伴年輕生命迎向新生
支持散播希望種籽計畫,為下一代的心靈建造,用愛構築美好未來

捐款專線 (02)5582-8188

| 網路立即捐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