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楊荊生老師專欄】翻轉生命的捷徑-鍛鍊品格(下)

1403

楊荊生[1]

參、鍛鍊品格的環境
未經過環境鍛鍊的性格特質沒有影響力。品格鍛鍊會產生蝴蝶效應,特別是個體成長的過程中,扎根於家庭的品格鍛鍊,發展於校園,實踐於社會。以下就家庭,學校,及社會三環境在鍛鍊品格方面的不同特質進行探討。

在家庭環境方面,強調「愛」與「包容」;因為家是個體孕育與成長的搖籃,也是生命的避風港。非常有名的朱子治家格言就指出,教育孩子有三個重點,那就是以身作則的身教,抓住機會來引導孩子的言教,還有家庭與小區環境的境教。一個家庭要興盛,必須由家教、家規嚴整開始,孩子才會有規矩,無規矩就不成方圓。因此,若要讓家庭有很好的讀書、學習的氛圍,就從父母喜歡讀聖賢書開始帶動。若要讓孩子有禮貌、教養,家庭有和樂溫馨的氛圍,就從父母自己的教養、情緒管理開始帶動。

在學校環境方面,提供專業的社會化環境,強調「有教無類」與「課程專業」;因為學校是個體學習團體生活,接受正式的、精緻的專業教育,陶冶品格,與職場裝備的知識天堂。雖然與家庭環境一樣,都是被保護的環境,但是學校中,同儕的相互砥礪,學習成長是由專業的教育人員來執行,是今日親職教育失能或少子化時代更不可或缺的環境。無論是鍛鍊品格,培養良好習慣,有禮貌;教導價值觀,生活技巧與知識;協助與輔導探索自我概念,天賦潛能、人格特質,成就動機,職業適性…等,都需要經過專業培養的教師善用各種學習理論(如現有的Skinner的「制約學習」或「學習遷移」,Bandura的觀察與模仿學習,Maslow與Rogers所強調的學習者的自主性與意願,建構主義所主張的「情境學習」,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等學習理論),做為教學時的理念依據,有效執行任務。

教師教學時,還要提供與孩子實際生活經驗相近的探索性學習環境,與孩子生命歷程相近的價值概念,以利孩子在討論與分析的過程中,容易澄清個人的價值信念,重新建構必要的價值觀。因而在學校教育環境中,學習的主體是學生,教師卻扮演著多元的關鍵角色[2]

這些角色如:
關懷的角色-教師是一個人。
鼓勵的角色-教師是其他教師的同僚。
互補的角色-教師與家長的配合。
給與的角色-教師是諒解學習者。
互動的角色-教師是學習促進者。
實驗的角色-教師是研究者。
創造的角色-教師是課程發展者。
計劃的角色-教師是行政人員。
胸懷大志的角色-教師是專業人員。
解決問題的角色-教師是決策者。
挑戰的角色-教師是專業領袖。

在社會環境方面,社會是個體實踐理想與接受挑戰的競技場,提供嚴峻的考驗與實踐機會,強調「社會規範」與「民主法治」。職場上對專業如何認定呢?依Spencer & Spencer(1993)的職能理論的冰山模型,將職能分為外顯特質與內隱特質兩個層面。顯而易見的,容易培養的技巧、知識就是外顯特質,是第二專長;真正的第一專長則是內隱的自我概念、人格特質、與成就動機。真正稱得上專業必須是第一專長與第二專長都要兼具者;換言之,要專業知能與專業倫理兼顧。個體在社會環境中,是自我設限vs終生學習;學以致用vs學非所用;生存競爭vs適應不良;持續成長,實現理想vs 停滯灰心,隨波逐流…的不同態度,不但決定了職涯的是否成功,更決定了生命的高度、廣度、與深度。

人應該追求成功的人生,而非成功的職涯。生命的翻轉與更新是可能的,只要能掌握關鍵的品格。因為品格決定態度,態度決定行為,行為決定最後的處事結果[3]

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(2014)在天下雜誌547期的專欄更指出,團隊的時代,品德和習慣的重要性,絕不亞於學識和能力。才智是天生的,但改掉壞習慣、養成好習慣,不只影響觀感,更決定機會與升遷。但是習慣是個不自覺的行為,「不自覺」就表示已經不動用到大腦什麼資源,可能連意識的門檻都沒過,所以改掉壞習慣需毅力,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再做。習慣是自己建立的,當然可以改,孟子說,「趙孟之所貴,趙孟能賤之。」大腦像一個草原,本來沒有路,是經驗在闢路。走路就是把草踩平,走的次數愈多,自成蹊徑,也就是形成習慣。大腦是全身最花能源的器官,只佔體重的2%,只有3磅(約1.36公斤)重的大腦,卻用掉人身體20%的能源。當形成習慣之後,大腦會盡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動作變成習慣,使我們不花什麼力氣就能過一天,好把節省下來的資源拿去處理跟生存有關的重要事項。所以,要改變一個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新的習慣去取代舊的習慣。上天很公平,我們不能控制基因,卻可透過努力,養成使自己成功的好習慣。

總之,思想行為的改變靠成熟與學習,如果個體的認知發展已經夠成熟,又能經歷各種品格的鍛鍊,品格力自然提高,競爭力也能能提升,生命也就自然翻轉了。

肆、典範(Paradigm)的影響
鍛鍊品格的環境中,除了家庭,學校,及社會三個物理環境外,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影響力量-典範(Paradigm)。真正的「教育」不只是「教導」,也不只是「訓練」,真正「教育」的核心是「陪伴與感受」,是用生命影響生命,最需要好的典範。典範包括此人在進行活動時所使用的一切概念(concepts)、假定(assumptions)、價值(values)、方法及證驗真理的規準[4]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,如何看待及詮釋自己的生命意義是關鍵。好的典範具備關照與反省自身生命的能力與習慣,是最有效的身教,是以非權威的方式影響孩子。因此,自己所沒有的,就無法分享給別人。典範最有機會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,創造自己的生命意義;透過品格教育,更能在孩子生命翻轉的回饋中獲得最大的成就。

典範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目標如下:

    • 鼓勵孩子探討生命的意義、目的與理想。
    • 落實「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」五育均衡的教育目標。
    • 培養孩子道德判斷的能力。
  • 協助孩子在生活中澄清價值,實踐道德倫理。
  • 提升孩子情緒智商、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。
  • 開展多元學習環境,協助孩子發展各種智慧與潛能。

家長,教師,社會上的公眾人物…等,都有機會是非常好的幫助他人生命翻轉的典範,都可以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存在價值,創造成功又有成就的人生。

 

參考視頻訊息:
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
爸爸,您是我的好榜樣

[1]教育學博士、高級心理諮詢師、職涯諮詢師。曾經擔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、台東師院副教授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、實驗小學校長、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、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、台東縣青溪婦聯會主任委員、台東縣福州同鄉會理事長。現為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理事長、社團法人中華藝術生活發展協會理事長,中華生死學會常務理事,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,Career就業情報職涯學院職涯顧問,財團法人俊逸文教基金會董事,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育顧問。

[2]參考Shirley E. Heck & C. Ray Williams著(1999)。The Complex Roles of the Teacher教師角色。台北:桂冠。

[3]楊荊生(2012):品格力即競爭力,中華禮儀26期1 – 4頁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一本月刊一份愛 陪伴年輕生命迎向新生
支持散播希望種籽計畫,為下一代的心靈建造,用愛構築美好未來

捐款專線 (02)5582-8188

| 網路立即捐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