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楊荊生老師專欄】生活藝術化

3856

楊荊生[1]

「人生」在世的長度無論有多長,仍然有盡頭。在生命氣息、意識尚存時,其使命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希望是甚麼?盼望在哪裡?有願景(vision),生命就有目標,就會活得更有意義。「珍愛自己」的人就是能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,時時刻刻不忘初心的保持生命的成長,只要事情做得愈多、貢獻愈多,能多替自己創造更多價值,當年紀更大或臨終時,就愈有豐富的回憶內容,愈容易感到人生無憾且滿足。

愛美是人的天性,美的創造就是廣義的藝術[2]。健康、平衡追求全人成長[3]的同時,若能以美為基礎[4]就是美好又圓滿無憾的人生。

生活藝術化是通過藝術的手段,以激勵思想和潛能開發之人文目的,因應時代的需求而變化的生活藝術教育。當藝術作為生活的組成時,就能豐富、美化個體的生活;作為文化的載體時,就能記錄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對美的認知思潮;作為情感的使者時,就能溝通人類的思維和情感;作為教育的一環時,就能滋潤生命的品質和價值。

生活藝術化還有自我療癒功能,個體若採用美學來詮釋生命的意義與生命價值就是生命美學,肯定生命身心靈整全的人性與無限美好的人生。

生活藝術化使藝術重返個人的生活場域
生活藝術化的藝術並不停駐在專業的文化領域,而是廣泛地存在於生活之中,成為生活的泉源,賦予心靈最珍貴的財富;而個體的生活又是藝術的溫床,提供藝術創作豐富的靈感。故生活藝術教育並不否定生活與藝術的區別,而是強調生活的藝術化與藝術的生活化。

存在主義心理學的法蘭克意義治療學派,強調人是求意義的生物,認為人活著有三個層次,就是身體,心理,與「靈性」;靈性尤其重要,因為它造就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因素,而心理健康狀態則取決於對生命意義的領悟,和對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。人的生存與生活,在本質上是追求真善美的。一旦失去美感,就只剩下乾枯的形式和框架;若再失去正向的情感與價值觀,更容易抱怨、憤世忌俗、迷失生命意義與方向。也由於人的靈性,全然與動物不同;能對周遭事物有選擇的自由性,能對小我,社會國家及整個人類,選擇大我的責任與存在價值。

生活藝術化就是以生活為重心,藝術為觸媒,人文為內涵,以美化人生、情感朝正向循環的整全生命發展為目的生命美學,是透過生命美感,體驗生活藝術,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。當自我覺察與真正明白自己「為何而活」時,將更有勇氣去面對所有的順逆。任何人不管現況如何,只要願意改變,都可以自我實現,活得健康,精彩,更活得「有意義」,活出自己生命的獨特價值。

二、生活藝術化是預防性的心理療癒
生活藝術化是針對特定個人的生活量身打造的,與特定個人的生活結合,同時為該人帶來極大自由感與掌控感,且配合著個人整體生活。從事生活藝術時,是按照個人美學,做個人化的追求,以自娛為點,以娛人為面,而促成祥和、高素質的社會。

生活藝術化既不開藥,也不打麻醉,不打針,不消毒,不開刀,不縫合,也不包紮;藝術便是良藥,腹式呼吸便是麻醉術,張開雙臂便是在注射,運作感官和患者密切互動便是在消毒;任由對方宣洩痛苦便是在開刀,提供新的想法便是在縫合;用來包紮的並非繃帶,而是信仰、歌謠、音樂、舞蹈、故事、表演,意象的成形(the image-ing)。因而,雖然使用的工具也許與眾不同,但傷口卻不斷的在癒合。筆者乃將之名為「藝術療育」,以有別於「藝術治療」之「治已病」功能;是幫助個體生命危機管理的好手段。

準此,生活藝術化(即藝術療育)便是從預防醫學的觀點,在心理衛生三級預防的架構中,採《黃帝內經》「治未病」的精神,運用「預防為主」的養生戰略,透過視覺心象療法的生活應用,從身心靈全人養生,推廣最周延的、對人類健康發展最有助益的生命美學。

三、生活藝術化是生活藝術教育的實踐
生活藝術教育是所有類型藝術教育的起點,而不是終線;它不等同於藝術教育的全貌,只是一個階段性的、起始的原點,境界完全與個人生活結合。生活藝術化所追求的是要讓個體(無論他是否以藝術為職業)都能依自己適意的方式去滋長,去享受,去擁有藝術。生活藝術化也幫助個體尋找感動自己的生活技巧,培養個體從自發性的探索中,享受生活的清明,安頓心神百態,散發生之喜樂,提升藝術的同理心與對話的能力,最後達成心靈卓越的過程,在個體定義下去建構藝術空間。

大社會一切有關文化主體性的追求,都必需建立在小眾的主體性上,這個原點上才是文化獨特性的泉源。但要建立個體在藝術上的自主自發,首要培養個人「生活藝術家」的能力,才能找到藝術生活的樂趣,重拾藝術對個人的意義。而生活藝術化是生活藝術教育的具體實踐,尤其人是活在天、人、物、我四個「關係面向」中,理應敬天,自愛,愛人,民胞物與;當個體能與上天、自己、他人、環境四個「關係面向」和諧相處[5],個體內各器官也將處在和諧狀態下,就不容易生病,社會也會和諧,大環境也不會被破壞。因此,第一第二醫學是「治已病」,第三醫學才是「治未病」,是預防醫學,也是養生之學,其哲學基礎就是和諧,和諧是一個哲學概念,誠如儒家提倡的社會和諧才會安居樂業;道家所提倡的與自然和諧規律,社會就會發展,個體就能健康長壽。生活藝術化就是生活藝術教育的實踐,尤在第三醫學-預防醫學、養生之學方面有貢獻。

 

[1]教育學博士、高級心理諮詢師、職涯諮詢師。曾經擔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、台東師院副教授兼學生輔導中心主任、實驗小學校長、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、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、台東縣青溪婦聯會主任委員、台東縣福州同鄉會理事長。現為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今日傳媒發展協會理事長、社團法人中華藝術生活發展協會理事長,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、Career就業情報職涯學院職涯顧問、財團法人俊逸文教基金會董事、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育顧問。

[2]參閱Ernst Grosse格羅塞原作,蔡慕暉翻譯(2019)。藝術的起源(二版),五南出版社。

[3]健康、平衡追求的全人成長人生內容包括智慧知識技能、體力健康、屬靈追求和人際關係四方面。

[4]意即美化人生。

[5]當個體能與上天、自己、他人、環境四個「關係面向」和諧,就是平安的狀態。

 

 

 

一本月刊一份愛 陪伴年輕生命迎向新生
支持散播希望種籽計畫,為下一代的心靈建造,用愛構築美好未來

捐款專線 (02)5582-8188

| 網路立即捐款 |